三、技術引進對我國光學加工的促進
我國引進光學加工設備和技術,主要是從日本、德國、韓國等國家引進,也有部份是從英國和美國引進的。
四、光學加工實力及存在問題
我們將在下面分析一下我國光學加工行業的實力和存在問題。
光學加工手段,隨著光電行業的發展,進入二十一世紀后,有較大發展和充實。光學加工工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a.光電事業有了很大發展,研制出不少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產品。產品雖然研制出來,但是投入批量生產卻很難。其主要原因是產品設計和工藝設計脫鉤,配合不當。我們在工藝上的研究還很淺,在光學加工方面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工藝體系。
b.生產手段是對生產力影響的重要因素。
制造水平低是和設備有關的。光學加工設備的數量不均衡是一個原因,而更重要的是很多設備加工效率低,精度差,有30%以上的設備上仿蘇設備和國產設備,國產設備原型機多為日本和韓國設備,其中一部分設備根本沒有投入生產。而從現有的設備和檢測儀器看: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
c.多年來,我國光學行業沿襲著一種不正常的觀念。即重視產品設計和研究的技術人員,而從事工藝設計和制造技術人員卻得不到足夠的重視。這樣,從事工藝科研的人員減少,從而影響了加工水平的提高。
d.近年來,很多光學廠進行了改造,但在光學加工技術引進和技術改造方面的項目還不多,同時,國有企業在這方面的投入很不夠,沒有一定的投資強度,就不可能形成強有力的生產基礎,達到預期的產出目的。
五、發展對策
回顧歷史,認識現實,其目的是為了未來的發展。如何發展我們光學加工工業,以適應光學電子儀器行業的發展和市場的需求,提出如下對策:
1、建立完整的光學加工工藝體系:
a.制定工藝方法及確定發展道路
根據產品的發展和市場需求,確定出我們自己的工藝方法和發展道路。開發產品要考慮其有否技術繼承性,確定工藝也要考慮其繼承性。目前透鏡制造日本是以單件加工為主,而德國基本上以成盤為主。那么中國應以什么加工方式為主,確定我們光學加工工藝發展道路?這是建立工藝體系的關鍵。是光學加工發展和提高的當務之急,否則今天采用單件加工,最佳參數生產線就會閑置一旁;而明天采用成盤加工,日本設備又無用武之地,只有制定出標準的加工方法確定出工藝發展路線,我們方能將有限的資金用于發展重點和縮短發展時間。
b.完善光學加工的工藝結構
確定光學加工的發展道路之后,要根據制定的加工方法和發展道路以及市場需求完善工藝結構。工藝結構應由下面七個部分組成:
(a)加工材料;(b)加工要求;(c)加工設備;(d)加工工藝裝置;(e)加工用輔料;(f)加工技術;(g)加工人員水平。
上述工藝結構的七個基元必須匹配得當。對工藝各基元之間的制約關系一定要進行分析和合理設計。
單件生產線所以能受到認可,是由于開始引進時是全面配套引進的。設備、模具、輔料以及人員培訓等全按日本的模式引進的,這樣才有高效率。國產化不只是仿制設備,而工裝,輔料以及人員培訓都應配套進行。
c.加強工藝科研
加強光學工藝基礎理論研究是提高光學加工技術水平的必要條件;A理論的研究將會為提高現有加工技術水平奠定有力的基礎。過去沒有很好的開發光學工藝基礎理論的研究,主要是沒有獨立科研單位。建立光學工藝科研單位,方能保證光學工藝科研順利進行。
d.相關專業的配合
光學加工技術涉及的學科很多,諸如力學、化學、電子等學科。因此光學加工技術水平的提高與未來的發展都必須有相關專業的配合。如是科研課題攻關,則應由主管部門組織相關專業共同進行,共同享受科研成果;如是學術研究,則應由學會邀請相關學科研究人員參加,共同探討和論證。
2、培養人才,調整人才結構
對任何一個生產或科研領域,人才都是重要的,而在光學加工領域更為重要,目前,怎樣培養出一批即能上機操作,又能編制工藝的工人是很重要的;同時要對現有的光學加工技術人才結構進行調整,一是使原來單一光學技術人員調整為光學、機械、化工、電子等多專業技術方隊。這樣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二是對現有的技術人員進行知識更新和進行經營和管理方面的知識補課。這樣,技術人員才能在制定工藝規程時從經營,價值工程等多方面考慮問題。
3、加強投入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光學行業進行的技術改造和技術引進項目較少,技術提高不大。為改變目前這種落后面貌和適應光學行業的發展以及市場的需求,必需加大對光學加工技術改造和技術引進的投資。沒有大的投入,不會有大的產出。
4、企業聯合,攜手共進
競爭是提高和進步的積極因素,如果我們在競爭的同時,又能聯合,攜手共進,將使我們的光學制造業能有更大的發展和進步。